江西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一)
- 时间:
- 2023-05-22 11:38:21
- 作者:
- 陈老师
- 阅读:
- 来源:
- 江西教师资格证




1.课堂教学中.课桌椅摆放方式会影响教学方法的运用效果。一般来说.“秧田型”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是( )。
A.实验法
B.讲授法
C.探究法
D.讨论法
2.小学生喜欢亲近老师,渴望得到夸奖,这种需要属于(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和爱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3.以评价对象自身的状况作为参照标准.对其在不同时期的进步程度进行评定。这种评价属于( )。
A.绝对评价
B.相对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个体内差异评价
4.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
A.生活性
B.计划性
C.组织性
D.系统性
5.儿童出现眼睛干涩、夜盲症.可能缺乏( )。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6.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我国小学现阶段即开设语文、数学、英语等分科课程.又开设科学、艺术等综合课程。这体现了课程结构具有( )。
A.综合性
B.均衡性
C.选择性
D.时代性
7.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阶段德育工作的重点是( )。
A.道德知识的传授
B.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
C.道德信念的培育
D.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
8.研究近年来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状况.需要收集有关数据.最可靠的信息来源是( )。
A.教育论文
B.教育年鉴
C.教育辞书
D.教育著作
9.在幼儿园时,小军将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汽车送给妈妈作生日礼物;三年级时.他送给妈妈的生日礼物是妈妈喜欢的漂亮发夹。这一转变说明他的思维已进入(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0.在下列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中.不属于行为疗法的是( )。
A.强化法
B.暂时隔离法
C.系统脱敏法
D.合理情绪疗法
11.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小学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应依据( )。
A.教学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学模式
D.考试成绩
12.(简答题)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所提出的基本理念。
13.(教学设计题)请认真阅读下述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
(2)如指导低年级段小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
14、(教学设计题)请认真阅读下述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脚背内侧传球动作方法:斜线助跑.助跑方向与出球方向成45度.支撑脚以脚掌外侧积极着地.踏在球的后侧方20~25厘米处.脚尖指向出球方向.身体稍向支撑腿一侧倾斜.支撑脚着地同时.踢球腿以膝关节为轴.由大腿带动小腿成弧线向前摆动.当身体转向出球方向.膝关节摆至接近球的内侧垂直上方时.小腿加速前摆.脚尖稍外转.指向斜下方.脚面绷直.脚趾扣紧.用脚背内侧击球的后中部;击球后.踢球腿随球继续前摆。
(1)简要说明“脚背内侧传球”的教学重点、难点。
(2)如果指导水平三的学生练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少于三种练习方法并说明理由。
江西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一)参考答案
1.B 解析:秧田式座位是让学生以一排一排的方式面对教师而坐。这种座位布置方式限制了学生之间的面对面的接触.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但教师可以随意走到教室任何地方.便于监控和管理学生.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适合讲授法。
2.C 解析:学生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关心.是一种归属感和爱的需要的体现。
3.D 解析:个体内差异评价是对被评价者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或将评价对象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以自身作为参照标准.对不同时期的进步程度进行评价属于个体内差异评价。
4.A 解析:B、C、D选项都是学校教育的特点.不是家庭教育的特点。
5.A 解析:缺乏维生素A会导致夜盲症。可多吃一些动物肝脏、鸡蛋、牛奶和胡萝卜(提取物)。
6.A 解析:题干中强调,开设艺术等综合课程,体现了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均衡性一般是针对课时量的均衡,课时种类的均衡。
7.B 解析:小学的德育主要是养成教育。让小学生从小养成懂得守纪律、关心他人、尊敬师长、不怕困难、勇于向上等良好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因此.本题选择B。
8.B 解析:略
9.C 解析:幼儿园时.小军将自己喜欢的玩具送给妈妈.说明他此时处于前运算阶段(2~7岁).具有自我中心主义特征.只能从自己的观点看世界.难以认识他人的观点.认为自己喜欢的妈妈就喜欢;但当小军三年级时.他送给妈妈的生日礼物是妈妈喜欢的发夹.说明他能从别人的观点看世界.出现了去自我中心特征.小军此时处于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因此.本题选择C。
10.D 解析:合理情绪疗法不属于行为疗法。因此.本题选择D。
11.B 解析:课程标准(原称课程大纲)是指根据课程计划制定的有关学科教学的目标、水准、结构与教学要求的纲领性文件。它体现了国家对各学科课程教学的统一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的主要依据.也是衡量各学科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本题选择B。
12.解析: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所提出的基本理念包括:
(1)强调以学生为本。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2)倡导以师德为先。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3)重视教师能力提升。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4)践行终身学习理念。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13.解析:
(1)《乃呦乃》是一首湖南土家族民歌.乃呦乃在土家语中是来呀来的意思.歌词一开始运用富有土家族民族特色的少年儿童快乐的呼唤“乃呦乃.乃呦嗬、乃乃呦、乃呦嗬”表现了一群无拘无束、幸福快乐的土家族小朋友形象。乐曲为简短的一段体四乐句旋律.只用do、mi、sol三个音写成.而且每个乐句的句尾最后一小节都是sol、mi、do顺序.音高、节奏完全相同.旋律简单但并不单调.巧妙构成了极富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的旋律.给人以奇特、清新之感.充分表现了土家族儿童欢乐开朗的性格。
(2)教学目标: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主动参与小组的活动.在活动中拉近于音乐的距离.感受学习的快乐和合作的快乐。②知识与技能:能以准确的节奏和音准.欢快动听的声音.完整地演唱歌曲。初步感受土家族儿歌的特点.体验土家族民歌的风格和韵味。③过程与方法:引领学生走进土家族的山寨.在说一说、听一听、唱一唱、演一演中丰富音乐体验.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3)导入环节:①老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我们祖国的全名叫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你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共有多少个民族吗?(五十六个)我们是属于哪个民族的?(汉族.也有个别是回族)以上三个问题逐个讨论.介绍汉族是我国人数最多的一个民族。②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呢?(讨论)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认识一个勤劳质朴、心灵手巧、能歌善舞的民族.它的名字叫做土家族.大家想去吗?(想)那就让我们一起乘着歌声的翅膀.向土家族出发!(随《乃哟乃》音乐做律动。)理由:经验导入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熟悉的某些事物为出发点.通过提问、讲解.引起学生对已有经验的回忆.引导学生发现与该经验密切相关的新课内容的一种导入方式。从学生生活经验或熟悉的某些事物入手.恰当地导入新课.学生会感到亲切、自然、有趣.从而缩短知识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使所学知识变得易于理解和把握。由祖国的名字引申到56个民族再到土家族.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14.解析:
(1)教学重点:斜线助跑.支撑脚的位置以及支撑脚脚尖指向出球方向。教学难点:踢球腿的摆动和脚击球的部位。
(2)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了解脚背内侧传球的动作要领以及练习方法.初步学会脚背内侧踢球这一技术动作。②过程与方法:通过由浅入深的分步练习以及尝试练习、游戏比赛等形式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练习.并能在学练过程中掌握技术、改进技术.同时能积极主动参与比赛.让其身心得到锻炼。③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与学.学生能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互帮互学.充分发扬团队协作的精神.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3)三种练习方法:①做脚背内侧传球模仿练习。参照示范动作或挂图、课件等边模仿边对照.领会传球的动作要领。②两人一组.一人踩球.另一人斜线助跑做脚背内侧传球动作.体会脚触球的位置。③两人一组.相距8~10米面对面做踢定位球的练习.两脚交替练习。④两人一组.面对面做传球过一定高度障碍的练习。设计理由:脚背内侧传球适用传高远球.要求传球有一定的准确性.学生要掌握脚触球的部位与用力大小.提高传球能力.要采用多种方式练习.激发学生学练兴趣、参与意识和主动性;脚背内侧传球技术.需要有较好的球性、身体协调性、力量素质等做基础.学生间存在个体差异会对学生运动成绩产生影响.不利于学生自信心与兴趣的形成.练习应进行游戏化处理.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些练习符合这一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与运动技能。
以上就是江西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一)的全部内容,考生如果想获得更多关于江西教师资格证相关资讯,如江西教师资格证笔试试题、报考指南、成绩查询、面试时间以及相关知识,敬请关注我们江西教师资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