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教师资格证中学科目二考点:个体身心发展的5大规律
- 时间:
- 2022-08-16 16:26:06
- 作者:
- 陈老师
- 阅读:
- 来源:
- 江西教师资格证




【导读】江西教师资格证中学科目二考点:个体身心发展的5大规律 。很多考生都不是很清楚中学教师的考试知识点有哪些,接下来江西教师资格证为大家整理了以下资料,大家一起看看吧。

1.表现: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方向性、不可逆且不可跨越)
2.启示:循序渐进
3.举例:
① 凌节而施;② 学不躐等;③ 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④ 欲速则不达;⑤ 拔苗助长;⑥ 盈科后进;
⑦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二)阶段性
1.表现: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童年期:6/7 — 11/12岁(学龄初期)
少年期:11/12 — 14/15岁(危险期、心理断乳期)
青年期:12/15 — 25岁(未来)
2.启示:教育要有针对,不搞“一刀切”
3.举例:小学教育中学化;中学教育成人化
(三)不平衡性
1.表现:人的发展速度不平衡。
一是: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速度不均衡。
二是: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不同。
口诀:同一方面不同速,不同方面不同步
2.启示:抓住关键期。
*关键期:身心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提出者:劳伦兹(洛伦茨)。
3.举例:① 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② 狼孩
(四)互补性
1.表现:
一是: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二是: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
2.启示: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长善救失。
3.举例:① 盲人听觉更好;② 身残志坚
(五)个别差异性
1.表现:不同个体/群体的发展不同。
2.启示:因材施教;能力分组或兴趣小组教学
3.举例:有的人聪明早慧,有的人大器晚成
以上就是江西教师资格证中学科目二考点:个体身心发展的5大规律的全部内容,考生如果想获得更多关于江西教师资格证相关资讯,如教师资格常见问题、江西中学教师考试内容、成绩查询、面试时间以及相关知识,敬请关注我们江西教师资格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