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试讲真题与参考答案:送东阳马生序
- 时间:
- 2018-08-22 16:44:01
- 作者:
- 刘老师
- 阅读:
- 来源:
- 江西教师资格证
2.内容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3.基本要求
(1)朗读第一自然段;
(2)引导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3)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对比手法。
·正确看待苦和乐。
教学重点:
·学习对比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课时: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历史上艰难求学的故事有很多,大家能列举一二吗?<1、囊萤映雪(晋车胤和孙康的学习故事);2、悬梁刺股(战国孙敬、苏秦的学习故事, 也叫“头悬梁,锥刺股”);3、凿壁偷光(西汉匡衡的学习故事);4、王冕苦读……>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接触了一个在在困境中求学不辍的明初著明散文家,他就是―――宋濂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那么苦难就会成为促进我们取得成功的动力。。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二。复习:
1、简介作者:
请学生以“_____ 的宋濂”的句式来介绍宋濂的文学常识。
<明确:可以用诸如:勤奋的宋濂、编修《元史》的宋濂、受到朱元璋器重的宋濂、明初三大家的宋濂、为翰林院编修的宋濂等句式来表达。>2、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本文的文体是序,它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来介绍一下: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三、感知研讨
1、通过上节课我们对课文进行翻译疏通之后,谁知道这篇赠序的缘起和意图。从文中哪一部分可以找到答案?
第三段点明,同乡的年轻后生马君则来拜访我,因其善学,作者作了这篇临别赠言,目的在于勉励他进一步刻苦向学,实际上也是向更多的年轻人提出告诫。
、、作为明代的“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何以屈尊降驾,为一个区区后生写赠序?----因为他感受到马生的求学精神,并在内心深处产生共鸣,才发出知音之调,肺腑之言,他们的共同之处是作者--------幼时即嗜学2、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第1段,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
四人组讨论:
<作者遇到“家贫”“无书”“无师”“天寒”等等困难><或:或读书难,要借书,抄书; 求教难,常遭“叱咄”; 奔走苦,冒严寒顶风雪,到外地寻师;生活艰,“日再食,”穿“緼袍敝衣”
(1)、分别概括两个阶段的艰苦条件
①幼时求学的艰难:
致书之难借书抄录;(假借于藏书人之家,手自笔录,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 其艰难可见。作者也因此而得以“遍观群书”。)②成年后求师的艰难:这种艰难又包括三种情况:
① 叩问之难,要“趋百里外”,要“立侍左右”,“俯身倾耳”,而“遇其叱咄”时,只能“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渴望和诚心)② 旅途之艰,要“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冒“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以致于“足肤皲裂而不知”;③ 生活之苦,吃的“无鲜肥滋味之享”,穿的则是“袍敝衣”。
<从文中可以看出,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勤且艰”的读书正是宋濂学有所成功成名、的根本原因。
3、文章也写到了其他学生的学习条件,看看是从从哪些方面来写同舍生条件的优越的? 在写作上的有什么样的特点?目的何在?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对比,表现自己并不羡慕别人的优越条件,而是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4、本文还有哪处也用了对比的写法?作者通过对比,想说明什么道理?
<今之诸生:有凡所应有之书/ 有司业博士为师/无奔走之劳/无冻馁之患/通过这四层对比,作者说明了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效果没有决定性的影响。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求学者的态度:要“勤且艰”,要勤奋,要舍得吃苦,要有恒心。
5、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6、细读第二段,谈谈在“口体之奉”和“中有足乐”之间你赞成怎样的取舍?
<我赞成“中有足乐”。>因为精神享受是人生的最大快乐。
以“学习中的苦和乐”为话题、运用对比的方法,谈谈你的理解。
<现在的中学生,认为“读书苦,”几乎成了口头禅。深谙了宋濂之苦与累后,我认为我们所谓的苦,简直是微不足道的。宋濂借书,抄书,而我们的书应有尽有,却不曾用心读过;宋濂百里之外求师,行深山巨谷中,还常“遇其叱咄”,而我们坐在明亮温暖的教室里,却不一定“有所闻”;宋濂受冻馁之苦,而我们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用心不专。这么优越的条件,却不知珍惜,又何苦之有?
7、作者写此文,意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像这样的“劝学”的文章,你还可以说出哪些?
<孙权劝学>
8.是啊,孙权通过自身体会劝说手下一员大将读书的故事,后来这员大将设奇计袭荆州,大败关羽为东吴建下奇功。那么这员大将叫什么名字?从他身上你能获得哪些启示?
<吕蒙;启示:后天学习很重要;勤能补拙,学能治愚;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9.本文作者现身说法,用自身的事例用自身的实例不仅最有说服力也最能打动人,作者对青年人的期望之殷切也由此可见一斑。写作此文是送给马生的,你认为他读过此文后,会明白一个什么道理?
<马生读过此文后,一定明白学习必须勤奋,刻苦,专一,这样才能有所成就。>10、认为读书苦,几乎是所有中学生的同感,宋濂之苦,闻所未闻;诸生之福,过之不及。当你深谙了宋濂之苦及宋濂之累时,你对读书之苦想必会有新的认识。。从作者的求学经历中,请联系自己或同学的学习生活,谈谈你最受启发的地方。
勤奋好学,乐以忘忧,对待老师毕恭毕敬,作者的这种苦乐观和尊师从师…“业精于勤荒于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我们每一个学生的光荣任务,专心向学,读书有得,胸中自有真乐。宋濂尊师重道,不畏艰苦,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效法的。
11、古往今来勤学的人和事例多,名言警句也多,请把你最喜欢的所能记住的关于勤学方面的名言写在书上课后题处。
四、结语:面对我们眼前如此优越的条件,应更好的珍惜,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具有远大的理想,读书虽然苦些,但是只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之中,就会乐此不疲。
五、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