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试讲真题与参考答案:小石潭记
- 时间:
- 2018-08-22 16:42:04
- 作者:
- 刘老师
- 阅读:
- 来源:
- 江西教师资格证
2.内容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坻,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3.基本要求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析景物描写;
(3)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教学目的:
1.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疏通文意,落实字词,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结构。
4.体会文章的写景抒情方法。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结构。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的写景抒情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生朗读课文
二。理清文章结构,学生讨论回答
第一段,写小石潭的出现、潭的结构特点及周围景物。
第二段,写潭中游鱼。
第三段,写潭水的源流。
第四段,写作者游览感受。
第五段,写同游者姓名。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三。重点研读
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① 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抓重点字词回答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② 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③ 潭中的水、游鱼各有什么特点?怎么写的?表达作者什么心情?
水尤清冽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静态--佁然不动 动态--远逝、往来 愉悦心情④ 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作者心情如何?
明确: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佛。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抑郁忧伤心情。
(5)跟作者同游的好几个人,为什么篇末才将他们的姓名一一列出?
最后补叙同游者,作为游记的结束是古代山水游记的一种格式,也可以看作游记的附文。
四。课后小结
1.如何准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篇游记是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写,因为被贬谪,作者的心情常常是忧伤悲凉,欲求解脱却又无法解脱。这种情感,从文中哪句可以看得出来?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课文写景中融有感情文章先写“--”,后面又写“--”?。
观鱼时--“似与游者相乐”(愉悦心情)
观鱼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抑郁幽伤的心情)2.写作特点:
本文是一篇语言精美,含义丰富,形象逼真的优秀山水游记。他对于事物的深刻观察力和独特体验以及文章中所使用的那些描绘景物细致入微的手法和巧妙、形象的比喻,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借鉴例如:为突出“石”潭的特征,作者正面进行了描写:“全石以为底 ------为岩。”还通过“如鸣佩环”“水尤清洌”“其岸势犬牙差互”等比喻手法,显示出小石潭的环境幽静、优美自然的原始风貌,使我们倍感形象逼真。
3.中心思想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五、课堂练习 (投影显示)
六、课堂小结。
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作者以简练的文笔,按游览观察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生动细致地写景状物,文字充满着诗情画意情景交融,寄托了他凄苦忧伤的感情。
柳宗元的游记就是这样--借景抒情、写景寓情、游踪清晰。希望大家认真诵读,体会作者借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